(相关资料图)
据沙特的阿拉伯电视台报道,埃及供应部长阿里•穆塞勒希日前表示,埃及正在考虑使用中国、印度和俄罗斯等商品贸易伙伴的货币,以减少对美元的需求。
阿里•穆塞勒希表示,这一目标目前尚未实现,“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我们已经取得了进展,无论是与中国、印度还是俄罗斯。不过,目前为止还没有达成任何协议。”
阿拉伯电视台称,近几个月以来,随着全球石油交易商寻求以美元以外的货币进行支付,美元数十年的主导地位受到质疑。推动这种转变的,是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,以及埃及等国出现美元短缺。
2023年以来,多国“去美元化”的实际行动持续加速,不少经济体纷纷通过创新跨境支付结算机制、签署双边货币协议、促进外汇储备多元化等办法推行“去美元化”政策。
4月26日,阿根廷政府宣布,自4月起在与中国的贸易中,部分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;4月1日,印度和马来西亚同意使用印度卢比进行贸易;印尼、俄罗斯、伊朗、土耳其等多国也在持续推动本币贸易结算。
面对这一潮流,美国《商业内幕》写道,“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霸主地位面临巨大挑战”。美国《国际银行家》杂志则分析,考虑到全球约1/4的人口都受到美国金融制裁的直接影响,世界各地的“去美元化”势头或许不那么令人感到意外。英国《金融时报》更是断言,一个多极的货币世界,可能会比想象的来得更快。
(编辑:静静)
关键词:
“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”展演活动在凤翔学校顺利开展
信阳市市文广旅局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放权赋能培训会召开
淮南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
”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“在榆林成立
定了!在郑州举办的2022中国非遗年会延期举办
喜讯!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“古籍修复技艺”被列为省级非遗
从“非遗进校园”到“非遗在校园”!广东发布20个优秀案例